为什么十个想做平台,九个败? ——“朱丽燕”打造服装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

时间:2023-08-16 浏览:2405次


关于做“平台”这件事,朱丽燕公司董事长方乐鸣做过这样一个解释:女装行业是一个市场空间足够大的行业,但单一女装品牌想把规模做得很大的概率很小。因此,朱丽燕公司选择往产业互联网方向走。


其实,方乐鸣同时还是海贝、紫涵服装品牌的创始人。2013年,在海贝最赚钱的时间点上,方乐鸣带领团队从0到1打造第二个品牌——紫涵。目前,紫涵品牌逆势增长,全国门店上千家,当季售罄率超过90%,零售规模达20亿。实际上,紫涵可以理解为朱丽燕平台的首块“试验基地”,也是朱丽燕公司all in 产业互联网的“定海神针”。



▲ 紫涵的品牌形象


本质上,紫涵是朱丽燕八年磨一剑的阶段性成果,主动性是方乐鸣和团队创新求变,勇于挑战,被动性则在于“做平台”是一件事关生存的事情。



INSPIRE 

THE BEST

01

一个最佳的品牌赋能样本



2023年是紫涵品牌的十周年,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服装品牌有的消失了,有的没落了,当然也有新星崛起,这个行业数次被验证是一个“艰难”的行业。有质量地增长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必修课。


对于行业而言,大疫三年增长受挫,库存压力放大,加上渠道越来越碎片化,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企业的增长点会在哪儿?


“不是服装行业不行了,而是传统思维不可行。”方乐鸣如是说。



1.行业坐标及发展趋势


目前,服装行业有一个大致的坐标:一个基本面、两大变化,三大趋势。


今天,云计算已然成为千行百业的“水电煤”基础设施,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同时,从IT到DT的变迁,数据越来越多,数字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这是一大基本面。


数字化落地离不开场景,作为“衣食住行”打头的场景,服装行业的两个变化趋势明显:


首先,商业模式设计的原点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以渠道驱动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吃力,反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波品牌发展得不错。


其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生了变化,比如商品企划从“拉式(期货)”变成“推式(根据市场需求)”;产品渠道从“触点覆盖”变成DTC创新模式;供应链转向小单快反,柔性生产.......传统“期货制”交付的打法在个性化的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对品牌企业的供应链反应的效率、库存管控能力、设计生产以及上新速度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结合时尚行业发展的特点,方乐鸣总结了三大发展趋势:


①高周转模式:核心是高效率,运营效率高,如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

②高毛利模式:核心是差异化,靠品牌溢价来盈利,如香奈儿、Dior等奢侈品品牌;

③二者兼顾模式:线下买手型老板娘店、线上的达人主播。


身处在这样的坐标系中,紫涵品牌如何实现逆势增长?朱丽燕平台又是如何跑出来的?



2.要么转型,要么死:向效率要生存


“高周转模式”是紫涵选择的发展方向,也是朱丽燕平台的顶层理念,即通过提升周转率、运营效率、人员效率来提升自己的利润(生存)空间。


赚效率的钱,意味着必须高性价比。一方面,面向消费者,紫涵的加价倍率定在4倍左右(行业5~6倍),以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另一方面,紫涵创造性地做关系重构,减少与零售商之间的博弈,释放超高的毛利空间(70%左右)。换言之,把关系做简单了,零售商过得好,消费者自然跟着受益。本质上,“以消费者为中心”是其商业运行的逻辑内核。


▲ 2022朱丽燕平台年度盛典,台上是年度店铺超级合伙人


消费者得了实惠,零售商毛利更高,那品牌公司的毛利空间肯定压缩得很低,那么,在相当低的毛利之下,如何活下来?要么转型,要么死。


于是,朱丽燕倒逼自己做数字化转型。然而,数字化远非简单的IT工具应用,而是围绕“高周转”的业务运营逻辑,来做系统性的变革,包括顶层设计,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技术迭代等等。


高周转率的模式,直接决定了组织架构。


谁离消费者最近?一线的店长。据朱丽燕的经验,好店长和差店长所在的门店业绩相差是±20%)。于是,紫涵开始以“超级店长”为中心来做组织变革,用高薪资的合伙人架构来运营店铺。另,在后台组织架构上做了一个创新动作——把大商品企划的角色(相当于互联网公司的COO)从运营链中独立出来。


因为,朱丽燕发现大部分品牌在运营体系上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流程闭环和数字闭环,更遑论效率为本了。而对于女装品牌来说,如果一个品牌的大商品企划的角色不稳定,生意就很容易不稳定。大商品企划的关键任务是基于“效率第一”的目标,把公司的相关部门(零售运营、设计企划、数据技术、供应链企划、品牌创意)串联起来,从而形成运营闭环。


实际上,朱丽燕公司用了7年时间里,总结、沉淀了一套大商品企划的理念及系统工具,通过业务线上化、流程化、数字化来弥补COO的视野,也更高效地协同相关岗位形成能力互补。


同样,“效率第一”也贯穿在紫涵的运营管理中。


首先,它运营的轴心不是营收,不是利润,而是周转率。一旦周转率达成,收入和利润等经营目标随之达成。诸如交叉比(售罄率*折扣)、货品周转天数、资金周转天数等效率指标,则会分拆到不同部门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其次,在好货不够够卖,不好的货品卖不掉这一服装企业永恒的痛点面前,紫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运营杠杆——爆款贪婪,滞销款恐惧——精准、快速地开发和识别爆款,供应链快速响应上新;反之,识别出滞销款,当季出清。为了训练这两种核心能力,紫涵的订货会频率从4次变成8次,用了5年时间坚持全渠道“一盘货”经营,核心节点标签化、数字化。



▲紫涵品牌运营的核心主轴


女装品牌GCRUES创始人秦卫国说:


“ 

“紫涵在效率这个事情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环节都打磨得这么细,颗粒度细化到每个毛孔,还是有挺大的震撼。可以看出,紫涵在选择了周转率这个商业模式之后,在具体的执行上,战略态度非常坚决。”


“高周转率”要求的是快,所以需要数字化来解决;然而,品牌打造要求的是不一样,所以需要突出差异化。要想赢,可以效率(成本)领先,也可以与众不同。而二者应该如何最大化地平衡?


其实,这需要两种能力的融合,即数字化能力和专家能力。基于大商品企划的高周转率模式,紫涵的运营体系其实是在做两种能力融合的最优解:以大商品企划的流程为主轴,左手是数字化的系统能力,解决标准化输出和复制的问题;右手是业务专家的能力,解决各环节能力建设的问题。


一方面用数字化能力解决标准化的问题,让运营走向效率;另一方面,将不可替代的人在服装(快时尚)场景的经验,来解决品牌差异化的问题。


基于这一套品牌打造的方法论,在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紫涵逆势增长,成为朱丽燕平台的优等生。



4.赋能型产业共同体


当今,几乎是个企业都要做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朱丽燕平台为何能跑出来?“倒逼”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


疫情爆发,订货会开不了,公司账上子弹不够打6个月,只能倒逼自己提高订货会的频次,从传统的4次订货变成8次;订货会之后交不出货来,公司得死掉,只能倒逼自己,期货生产的天数从90天死磕到45天,到目前的30天......


正如方乐鸣所形容的:“只有生存受到制约(威胁)的时候,才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


从生存倒逼到系统性变革,目前朱丽燕沉淀了大商品企划、数据技术、供应链等三大核心的能力以及渠道和品牌两大核心资源。


时尚行业有非常多的成功因素:好的产品、好的设计、高周转、组织能力的匹配、无数经营细节和管理能力.....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承载某种独特的价值创造能力,否则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朱丽燕平台的愿景是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时尚行业生态平台——基于这套大商品企划的品牌打造理念和方法,帮助行业伙伴打造品牌,实现数字化落地,提升供应链能力,获得更高的经营能力,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帮助整个产业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走向专业化分工,实现有质量地发展。



▲ 紫涵品牌打造方法论


简言之,朱丽燕可帮助行业企业做数字化落地,打造“紫涵”品牌;也可以在另一个品类场景里打造“朱丽燕”平台,做行业的产业赋能共同体。


目前,朱丽燕不仅在内部打造新品牌紫涵、H+,也通过数字化工具+咨询向外提供服务,客户有伊芙丽、本涩、红蜻蜓等。


“在服装行业,朱丽燕平台系统性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正在打造的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它就是让平台上的每位链接者更精准、更快速、更少成本的为消费者服务。”朱丽燕公司战略合伙人金志国如是评价。



INSPIRE 

THE BEST

02

组织和战略如何连接?



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实践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对朱丽燕而言,“做平台”这件事情没有标杆可参照,它的战略就是一次次创业经历中,不断地适应、学习、修正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



1.铁打的营盘,“身经百战”的兵


与朱丽燕团队接触,感受颇深的有两点:一是在事上折腾;二是核心团队是“剩”下来的。


2013年在海贝品牌做到千家店,行业前十的时候,就开始打造新品牌DNA,导入做紫涵品牌;2014年在紫涵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开始做集合店H+;2015在互联网+流行之时,则跳出品牌思维做撮合平台B+,同时推进供应链的迭代,在数字化上投入重金;2017年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做平台......


从品牌到品牌再到平台,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海贝走到高位到战略性放弃,得到的经验是,与其和零售商博弈,不如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开放、共赢;经历H+的“开店也疯狂”,吸取了经营管理“要设底限”的教训;得益于B+才有了做数字化“没那么难”的自信和勇气;all in产业互联网,需要围绕高周转的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商海沉浮,无论是创始人(一把手)还是团队成员,对眼力、心力、定力都是层层考验。


团队在过程中不断地淘汰、迭代、蜕变,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也沉淀出一批可以一起成事的人。同时,文化、价值观等软性的东西会在队伍中慢慢形成一个同频的认知,最终慢慢建立起信任。


“这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也是信念和坚信的过程。从过往方董(方乐鸣)的战略导向的结果呈现,抓每个点还是比较精准的。”朱丽燕公司CEO吴群香告诉我们。今年是她在朱丽燕工作的第21年,曾经做过销售,操盘过品牌,管过供应链、人力资源,目前担纲公司执行总裁。


这样一支与公司共进退的队伍,是朱丽燕战略执行的根本。



2.假设、验证、复盘


一是外部环境不是恒定不变的,二是变革需要组织基本的稳定性支撑,所以在战略变革的过程中,灵活性和稳定性是一对同时存在的冲突。


“互联网‘假设、验证、复盘’的理性思考的结构,是我战略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方乐鸣和我们分享。


一边探索,一边求最优解。


创新和风险其实是同行的,从品牌到平台,在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时候,通过复盘、检视、分析、总结哪个战略可行,哪个战略不可行,对资源进行组合、整理和再整理,最终沉淀下来的是自身的核心能力。



▲ 朱丽燕假设、验证、复盘方法论


“好多时候我们也做很多复盘,但是更多的是对结果的复盘,而不是对假设的复盘,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伊芙丽商品总监沈建丽如是评价。


“对假设的复盘”既是给予创新(战略更新)的空间,又是对时间、资金投入等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实际上,小范围试错,快速迭代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也是一个重新思考行业,探索公司能力边界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很好方式,“正确”的路径在过程中涌现。



3.沟通、沟通、再沟通


变革要落地,对什么要求最高?


“同频,包括战略的同频,文化的同频”,吴群香脱口而出:“大家方向是一致的,顶多是慢一点,如果不同频则做不成事情。”


如果说朱丽燕变革调整的成功秘诀是什么?那“合一性”要算上。从流程、文化、组织保障以及运营动作,包括企业上下游、内外部客户经营理念等维度,朱丽燕都强调合一性。实际上,大商品企划理念和方法就是文化、商业模式、组织、运营落地的合一。


要做到“合一”,别无他法,唯沟通尔。


在朱丽燕公司,共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据了解,在公司内部逢会必做共识,包括价值观的共识,战略的共识,运营规则的共识,企业标准的共识。用方乐鸣的话说,一件事情讲一万遍,听不懂继续讲,讲到他们(团队)投降为止。


沟通、沟通、再沟通,这是团队形成统一的共同语言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将战略洞察力转化为可执行的战略的过程。


实际上,合一性有两个更深层次的理解维度:一是在公司内部梳理业务流程、规则以推进变革;二是,在公司外部,上下游也好,合作伙伴也罢,需要在一套能够达成共识的规则之下,才能真正地将数字化有效地应用到场景中,发挥作用,最后走向共生、共赢。


说到底,要实现“合一性”,最终的驱动因素不是技术、不是产品,不是资本,而是理念和文化。



INSPIRE 

THE BEST

03

要领导他人,必先领导自己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领导力是必要的,而且必须能够调动整个有机体。



1.先解决思想问题,再解决其他问题


对于一位创始人而言,最开始困扰他的并不是组织问题,而是原点切入的价值,比如要提供怎样的产品,服务,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这会影响一家企业在战略、组织、人才上的取舍,也最终会影响一家企业能否变得伟大。


换言之,战略起源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搞清楚这点才能确定企业的使命。先是思想问题,之后才是目标、战略、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管理方法。


2017年,是朱丽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对战略进行重新思考之后,公司正式确立了使命、愿景、价值观。紧接着第二年又把经营与组织管理原则确定下来。前者是导入原点价值,后者是导入解决问题的准则。

朱丽燕把平台视为将来,可面对未定的将来必须有重大的坚守。


方乐鸣如是想,如是行。


首先,以“高周转率”为本的变革被视为一把手工程,包括理念的导入、组织的变革、流程的梳理、文化的共识,方乐鸣带领团队层层传导、剖析,拆解到执行。


其次,变革要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勇气,有时候甚至是主动去掉梯子,不留后路。比如,主动把公司的城市(大区)总干掉,因为这些层级的存在,无论是公司向下传导的商品运营理念和动作,还是消费者向上的层层反馈,信息的删减特别严重,这种效率不可取。于是,公司主动把梯子去掉,反过来倒逼零售中后台用数字化去赋能店长。


再就是,需要有远见和做重大决策。朱丽燕公司CFO朱宏波和我们分享说,当时公司变革的决心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当时做数字化有两种意见,一种偏保守,希望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来试,这样会稳一点;另一种偏激进,要全链条铺开来做。方乐鸣选择后者这条难走的路,做全面的系统变革,先把路铺通,再做精修。


这种重大决断只有一把手,也只能是一把手来做。有时候没有“原子弹”级别的动作,后面的都是小打小闹,难有大的跳跃。


回到原点来看,诸如此类的视野、胆略和格局,都是价值观驱动的结果,创始人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底色。



2.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紫涵一直强调上下合一的重要性,这个合一就是充分地内观自醒,同时不断地确认自己的过程。很多公司都有战略,但战略的定力,其实就是来源于不断的内观自醒。”本涩创始人赵伟如是评价。朱丽燕团队也有反馈,老板(方乐鸣)有战略眼光,有情怀,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战略上也不断成熟。


要领导他人,必先领导自己。


方乐鸣是一个能够自我对话、自我反省的一把手,主要基于三点观察:


一是,对自我的能力边界有清晰的认知,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在搭建团队的时候,找互补型人才。


二是,主动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里的“笼子”是组织目标,而非创始人个人喜好。同时,也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原则。在决策流程上并非一个人拍拍脑门来决定,而是充分沟通,首先是风险预估,其次设定底限,再就是如何执行。如果有决策冲突,那就以经营管理原则为决策基准,或者先进入一段冷静期之后,再回过头来检视。


三是,朱丽燕是一家敢说真话的公司,即便是难听的话,只要初心导向组织目标达成,在会议上都能得到表达。究其原因,老板简单,同事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山头主义,没有强势的人和部门,所以目标都指向业务。



▲ 朱丽燕公司“以人为本”的核心能力


正如方乐鸣所理解的,企业从0到1,创始人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创始人身上的创新能力、执行力、热爱、信念和勇气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但在企业1~10~100阶段,要清晰地意识到这些特质的副作用,创始人的权力要被束缚在组织的层面,变成组织中的一个角色,为组织加冕。


“‘王在法下’的机制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的很多的沟通、协作比之前更上了一个台阶,公司发展的步伐也更快。”吴群香告诉我们。



3.对成长有瘾


“成长是我的瘾,它比成功的瘾更大。”方乐鸣说。在方乐鸣看来,痛苦的经历与良师益友(包括书籍)是成长的养分,他的成长模式是“做自己、利他人”,这也是朱丽燕的企业文化。



▲ 领教工坊组员企业家走进朱丽燕公司


朱丽燕组织能力建设的内核是人。“人不成长,业务不增长”和“人人为高绩效负责”写在朱丽燕经营与组织管理原则中。乍一看,两条原则似乎会相互排斥,一方面制定高目标、高挑战,另一方面要关注人的成长。


沙驰总经理陈金豪给了一个十分恰到的解释:不断设立高目标倒逼自己折腾自己,确实假如不去折磨自己,是挖掘不到自己的潜力的。


据了解,朱丽燕在运营指标上制定高目标、高绩效,上至董事长、CEO,下至每一个运营部门都会围绕“高周转率”目标分拆成不同的考核指标。例如,商品运营要评估交叉比、供应链要关注货期、补货天数、财务则看资金周转率等。虽然,KPI指标用于考核绩效目标,但与激励挂钩的是一套综合性的指标,其中“成长”是一个重要维度,甚至是每一年组织人才汰换的指导性指标。


高目标、高绩效最终指向的是组织能力。显然,人只要成长了,组织能力就更新了,则执行能力有保障。


“疫情期间,大家都和迷茫的时候,他(方乐鸣)是乐观主义,带领大家往前冲。”“面对失败,老板很大度,不影响员工的利益,愿意分钱。”

“公司鼓励人的成长,即使业绩不好,但并不会死磕数字,这和老板的性格有关。”

......


这或许就是对“成长”的底层逻辑折射。从创始人文化到公司文化,朱丽燕公司具备一种不惧的精气神。


在访谈最后,方乐鸣告诉我们,做平台的难度大,可难度越大越能照见自己。这或许是朱丽燕深耕场景,让行业走向专业化分工的密码。它超越了商业本身。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缺省,也不能违背。朱丽燕回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点上,不断地相信并看见。虽然前行的道路曲折,挑战重重,但我在路上。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电话:021-55097968

邮编:200433

邮箱:clec@clec.com.cn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附3楼

©2011-2015领教工坊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298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