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中:道是无情却有情——东北最牛超市的职业化之路

时间:2022-12-27 浏览:1646次


“工作中必须严格区分公与私......企业决不能把员工培养成最低劣的卑鄙之人,因此就要让员工履行公私分明的原则......”这是《京瓷哲学》一段关于“公私分明”的朗读。在一个阶梯教室里,领读人拿着话筒,站在讲台上,面向台下近百人领读,声音铿锵有力。台下人手一份文本,跟着整齐地念诵。


注意,这并不是某个学校的课堂,而是一家企业的早会现场。“领读”是早会当中的一个环节。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企业?早会又是一种怎样的特殊管理方式?如果您身处中国东北,想必对它的名字并不陌生,它叫比优特,黑龙江百强企业之一。


比优特起步于黑龙江鹤岗,1996年靠借来的2万元,以一家6平米化妆品店起家,6年后进军商超,如今已是中国零售十佳成长型标杆企业,中国超市连锁TOP 36(2021年排名),连锁门店50多家,遍布鹤岗、盘锦、哈尔滨、大连、沈阳等东北城市,年销售额超40亿,解决了近万人就业。


即使在极度不确定的环境之下,比优特的步履依然稳健。近五年来其年销售额仍能维持平均20%以上的增长,连续两年销售额、毛利仍保持着10%以上。近日,比优特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店开业,仅大连就连开了4家门店。

▲比优特超市门店


逆势增长,比优特是如何“赢”的?



INSPIRE 

THE BEST

01

比优特的经营哲学:要么成长,要么死亡



“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比优特集团董事长孟繁中语重心长地引用德鲁克的这句话。他表示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一定是变化的,我们只能在创新当中不断发展。逆水行舟,比优特选择把创新变革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通路。



一、用创新开拓利润区


在“供-需”两端,比优特推进了一系列的变革举措,以创新开拓利润区。


首先,它跳出传统大卖场的经营逻辑,在运营模式上进行调整变革。


不同于便利店、小卖店等独立小店,大型商超业态的商业逻辑,劣势在于不便利,而优势是商品齐全,价格实惠。为此,比优特扬长避短,一方面重新树立大型超市的价格形象,重拾大众顾客;另一方面着手进行变革、调整,转向精细化运营。


正如孟繁中所言:“商品多,单品多不等于商品齐全,即便是有2万个单品,半年卖不出去能叫商品全吗?商品全要指有效的商品。此外,价格真的低吗?我们需要创新,通过精细化运营来要利润。”


2019年,比优特在连续6个月销售额和毛利同步出现下滑的情况下,通过调研对标,决定深挖供应链,进一步优化供货的商品价格体系,打掉了以往大卖场的地堆费、进场费等成本后,对4000多个单品的价格进行了降价调整。


同时,比优特狠抓品控,通过梳理SKU,加快产品汰换的步伐,一手淘汰滞销品,一手更迭新品、爆品,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质优价好”的需求。实际上,爆款、新品经营有时候就是和时间赛跑,这尤其考验一线的运营能力,举个例子,9、10月莲藕新上市,若要保持莲藕鲜脆的口感,进入卖场之后需要泡在水里才得保鲜,不然容易发黑,卖相和口感都会打折扣。这种单品极致的运营方法立刻被要求在全门店推广并执行。


经过一番变革调整,比优特扭转了连续6个月亏损的状态,销售额和毛利率分别上涨了16%、3%。


其次,变革配送机制,真正的实现降本增效。


其实,配送环节极其考验商超运营的能力。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商超自入华(1995年)以来一直被奉为“老师”,在配送机制上也不例外,由于它们门店分布不太密集,通常采取集中配货模式,即几个省“共用”一个配送中心,然而这一模式在库存以及商品周转等方面并不是最优解。


看到员工在库房找货、补货忙得团团转,但缺货率仍居高不下,孟繁中下定决心改革配送机制。根据比优特同一区域门店密集的特点,他创新实践了“日日配”模式,即同一区域门店统一“按需”配送而非以往的成件配送,实现了商品拆零配送,即便是牙刷都能够实现按个来送。产品从配送中心直接送到门店,直接上货架,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库存、分拣、仓库使用等方面的压力。


“日日配”改革成效显著。


自调整以来,比优特门店库存减少了40%;门店员工成本一年节省近600人的费用;门店库房减少使用近万平,并转经营使用;门店(哈尔滨区域)单品库存SKU从31000个下降55%至17000个。同时,比优特的门店商品平均周转天数为23天,有的门店可做到18天,缺断货率控制在2%以内,这些数字在行业内也是出类拔萃的,“保亭会”(23家连锁企业总裁联谊会,相互间定期进行考察和交流)的很多企业都来向比优特取经。


第三,降本增效——不减人,减动作。


一方面要提高人效。比如三、四年前比优特生鲜员会提早2个小时上班,提前先把商品陈列好,之后等着开门迎客。后来发现这一环节大可改进,员工提前20分钟到店即可,先陈列一些热销品,上架够卖的货,以开门迎客。与此同时一边进行补货,一、两个小时之后货架货物丰满了,购物高峰期也到来了,补货和服务两不耽误。


一般而言,一位员工每月工时是200个工时,只要减掉200个小时,就等于减掉一位员工。与之前相比,员工到岗时间节省了1个小时40分钟,时间缩减下来了,人效上来了,成本自然就降低。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系统化来优化管理,比如用AI智能电子秤、手机盘软件等方式来减掉不该有的动作,人力成本降下来了,同时效率也提升了。


事实上,在乌卡(VUCA)时代以及行业存量竞争的双重因素叠加之下,大型商超仅仅依靠过去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无法适应变化的,这也是外资商超企业日渐衰败的一大原因。比优特的变革创新直击行业痛点,得以打破发展的瓶颈,也因此能够实现逆势扩张。



二、答案全在现场,现场有“神灵”


另外,比优特变革创新落地也离不开一大经营哲学:答案全在现场,现场有“神灵”。


孟繁中告诉我们,如果经营不好,肯定是出现了问题,但是坐在办公室能解决问题吗?到现场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一个问题,若下沉到门店20次没发现,但第21次可能就看到了,久而久之习惯就会养成。此外,只有到现场才能聆听到顾客的声音,一系列变革的“灵感”才会涌现。


比优特要求中高层管理干部都要求下沉到门店岗位,并与一线人员完成“下沉报告”(针对一线问题或现象的思考),另外有一部分人员由于岗位的需要,他们是双线办公,总部为第一办公室,门店为第二办公室。当然,诸如618、双11、中秋、春节等大型的促销活动,总部所有人都要求支援门店。


在现场,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独立包装的小面包、小糕点之类的休闲零售,有几十个品种均需称重,如果顾客每个品种都想买些尝一尝,假设买16种就必须称重16次,一是顾客体验不好而放弃购买,二是,给店员增加工作负荷。一旦发现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把这些不同品种,不同价格的商品合在一起称重,采取均价。



▲孟繁中在比优特超市门店现场


比如,为什么目前大型商超在孕婴童品类上做不好?深入一线就容易洞察到问题的症结——商品陈列和动线设计。


相较之,孕婴童专卖店集合了纸尿裤、奶粉、奶嘴、童装、玩具等,品类齐全且集中。而大型商超的孕婴童产品陈列比较分散,奶粉属于冲饮品类,纸尿裤属于洗涤日化品类、奶瓶奶嘴则属于百货,并且各种品类的采购负责人也不一样。但是,对顾客而言,所见即所买,一站式购物体验更顺畅。因此,比优特重新规划和调整了相关产品的陈列,在卖场内设置孕婴童、化妆品等专区,专业性强的品类还安排了导购人员。


同时,在动线设计上也进行了调整、优化,顾客进门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等很重要,若顾客购买红酒,就要让他看到启瓶器;牙刷和洗漱杯集中陈列......这些都是在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与传统商超运营的套路决然不同。


此外,比优特坚信“高手在民间”,一线员工是最能发现问题的人,因此专门设立创新基金来激励全员创新。据了解,比优特刚开始推行的时候,一个月有上百起调整创意,一年下来就实现了4000多起,很多经营环节上的问题得到修正。


与此同时,一些有效的创新会梳理成流程、机制,在门店之间进行推广。


近五年来比优特一直在推动变革创新,推动流程制度改善,下沉到一线,向下深挖,并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这一系列举措落地背后的驱动力何在?



INSPIRE 

THE BEST

02

通过使命和愿景创造绩效



约翰·科特在谈及变革时提到,许多组织变革为什么失败?其中的一个共性的错误是低估了愿景的力量,并且对变革愿景的沟通不足。实际上愿景在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指导、协调和激励大多数人投入行动,同时如果不经过大量的相互信任的沟通,变革可能实现所带来的吸引力会减弱,不容易抓住人心。


反观比优特,它通过使命和愿景来创造组织绩效的变革实践尤为明显。



一、做久、做大、做好


“使命、愿景、价值观好像是个虚的东西,实际上它是实的。(很多)人是活在未来的,当做事情有了方向之后,心里就有股劲。若没有未来,那种激情和努力也就没有了。”谈到使命、愿景、价值观时,孟繁中眼里有光。


据了解,比优特有三个对内的愿景——百年老店、中国东北最优秀的零售企业、中国东北零售业员工收入最高的企业。(注:比优特对外的使命是振兴东北零售行业,铸就民族零售品牌;愿景是做东北超市引领者,百姓最信赖的超市,做拥有悠久历史品牌的百年老店)


不难发现,这三大愿景各有侧重,分别是要做久、做大、做好。


孟繁中表示,三者(愿景)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百年老店是企业之本,门店扩张要以品质为前提,而员工的收入增长要建立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若企业发展得不到保证,员工收入增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不长久。简言之,百年老店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位,任何后两个因素影响到“百年老店”的目标,都要停下来。三大愿景指明了比优特的战斗方向,并以此来牵引战略。



▲比优特20周年庆


按照孟繁中的逻辑,如果愿景是画大饼,若你画一个饼就圆一个饼,画一个圆一个,大家就会信任,就会继续创造、继续画大饼。他也是如此带队打仗的。


比优特集团的第一家化妆品门店百媚生是6平米,第二家店24平米,最大的店56平米;第一家超市800平方米,第二家超市可以提供2000平方米,孟繁中谨慎地拿下了1400平方米(2/3面积),经营一年之后才扩到2000平方米......一路稳扎稳打。


在孟繁中看来,人别太贪大,人的自信心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不断地成功。小事情容易做好,做好一个再扩大一个,再做成功再扩大,然后继续成功,信心和激情就起来了。


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2014年比优特走出鹤岗,开始在哈尔滨周边开店,到2017年开出7家店之后总部从鹤岗搬到哈尔滨,很多员工也从鹤岗跟到了哈尔滨,有的甚至是举家搬迁,目前比优特大概有100多人在哈尔滨买了房子。2019年比优特在沈阳开店之后,考虑到沈阳在供应链、物流、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比优特于2021年又把总部迁到沈阳。很多员工、干部又追随着公司的步伐,在哈尔滨和沈阳之间来回。


“我们要做百年老店,做东北最优秀的零售企业,集团业务发展需要我们到哪就到哪里,再说现在生活也好了,工作节奏也习惯了。”比优特集团副总裁许鹤说。


比优特人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目前它长成了东北零售行业的一张名片。


“百年老店”的愿景实现,优先考虑的就是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也是比优特的战略定力所在。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大卖场不行了”的呼声响彻行业,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沃尔玛、麦德龙、华润、永辉等大型商超纷纷“揭竿而起”拥抱互联网,加上2017年马云振臂一呼“新零售”一声炮响,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宣布便利店“大跃进”计划。


孟繁中回忆说,当时(2012年)不太敢走出鹤岗,对于是否进军线上也举棋不定。后来比优特的信心来自于鹤岗——鹤岗约89万人口(含两个县),比优特十多家超市,现在年销售额做到10多个亿。一个城市的零售可以深耕到什么程度?鹤岗的数据证明了,一个10万人口的地区做1个亿没有问题,因此不到100万的人口做到10个亿没有问题。


按照此逻辑,东北多少人口呢?今年的人口普查是9000多万人,那意味着有900多个亿的空间,去年比优特做到了42个亿,这其中的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此外,从整体来看线上和线下零售分别占比为3:7,同时,比优特坚信线下实体零售的商业逻辑的根本在于低成本,低价格,而线上零售的逻辑不一定是对的,因为它把低成本往高成本上做。


基于上述分析,比优特坚持选择深耕线下,做深、做透、做久。这也是比优特要做成“百年老店”的战略决策的指引。于是乎,比优特于2014年走出鹤岗,在疫情等不确定环境之下,仍然逆势扩张。



三、传递文化,以身作则二十年


使命和愿景是定方向,如何触达到全员至关重要,对于比优特而言愿景的沟通靠的是早会文化,因此也就有了文章开篇的特殊场景。


据孟繁中描述,他开始有意识的组织大家开会是在1999年,那时并没有现成的早会模式,紧接着下一年早会制度就开始实行了,要求全员参加,早会上沟通的内容“无所不讲”,大到公司的重大决策,小到发奖金了应该怎么花。


在孟繁中看来早会是他和员工直接沟通的重要平台,是一种“批发式”的沟通方式,每天坚持开早会可以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对一些事情的态度、观点,是集团传播企业文化思想的重要会议。


比优特董事长助理刘文亮告诉我们,


 

比优特坚持开早会有20多年了,董事长除非出差否则很少会缺席早会。每天早会7点半开始,会议时长1个小时左右,自愿参加原则,散会之后大家才下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随着门店的扩张,比优特早会内容是哈尔滨、沈阳、鹤岗三区同步,没有办法到现场的话,也可以选择线上参会。


据了解,目前比优特早会的制度比较固定,通常三个环节——比优特新闻、领读学习、领导干部讲话,其中比优特新闻关注员工和公司动态,内容有批评、褒奖,员工榜样、大促业绩PK等,集团新闻14年来累计播出7700多期;领读学习的内容有关做人的,也有关做事的,包括《羊皮卷》《弟子规》《京瓷哲学》甚至是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导向的内容;领导干部讲话主要是集团核心管理干部上台,或分享经营感受,或指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同步集团战略之类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比优特集团早会上的批评并不留情面,具体到人和问题,公开口头批评之后,会有一个类似反思改正的组织流程,由指定核心管理干部跟进监督、纠正。


“参加早会很重要,尤其是董事长主持的早会,在会上你听到的可能是问题,也可能是表扬,但可以明确的是,你会知道公司的方向是什么,需要什么,摒弃什么以及在一些事情判断的标准和做法,这些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比优特超市公司杂货部总监王海龙诚恳地说。



▲比优特集团早会


王海龙是零售行业的老兵,此前在沃尔玛服务过,目前团队有100多个人,主要负责统筹比优特超市公司杂货品类的进、销、调、运、存,王海龙主抓管理、流程和业务的大方向,通常他参加完公司早会之后,会在部门主持一个20分钟左右的业务早会,一是过部门业务重点;二是传递集团早会精神(尤其值得本部门引以为鉴/启发的事情)


可见,无形中比优特的文化又得到进一步宣贯。


“您开早会的过程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很享受?”当我们问及孟繁中。他的答案是很辛苦。


因为有20多年的早会传统,比优特建立起了相对透明和信任的沟通机制,也是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保持良好沟通的重要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比优特的总部观察到一个现象,比优特挂在墙上的文化标语并不多,但是和任意一位路过的职员聊天,虽不是如数家珍,但几乎都能流利地说出百年老店,说出诚信,勤学。



INSPIRE 

THE BEST

03

百年之基——职业化



比优特要持续健康发展,要做“百年老店”,依靠的是组织能力,如果说高效组织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是管理、是文化,它其实更是职业化。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可以完成企业从0到1,但很多人在从1到N的过程要么是掉队了,要么是被淘汰了。


从“团伙”到团队再到组织,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首先需要完成蜕变的是创始人。而我们发现,孟繁中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已是大步流星往前走的状态。



一、“把你的梦想,放在员工身上”


“内心有梦想,有追求,对未来有期许才有动力。”孟繁中如是说。


孟繁中的梦想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们,如果说梦想是买500万的车,买套别墅,自己很容易就实现了,可一旦把你(个人)的梦想放在员工身上呢?如果把这个梦想定为自己的目标,那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他说,目前他的能力是把店开到沈阳,有近万员工就业,什么时候能管2万人甚至5万人,不知道哪一天能力会匹配,但他会这么去做的,这也是他做企业的干劲。


在孟繁中看来做一个企业,企业所有的行为都来源于一把手的思想和理念,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结果。比优特比较稳健的增长背后首先就是理念和方向正确——对员工好,对顾客好。他希望员工都能过上好的生活,希望越来越多的顾客能够享受到像比优特那样干净的购物环境,能够享受到物美价优的商品。


这两个“好”十多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他,这就是所谓的“道”,起码道走对了,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也不会太急功近利。



二、建立制度信任


企业职业化之路上必然绕不开一组词:从关系信任到制度信任。企业一把手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关键时刻需要处理好、界定好、捋顺家人、亲戚、朋友、同学,新人、老人,空降兵和在职干部等各种关系,用制度来做决策。


在百媚生时期,比优特的第一条制度高压线诞生——制止推销员“拼缝”。孟繁中一方面给团队加工资(拼缝一月所得金额),另一方面宣布有违反“拼缝”制度者一律开除。违者发现一个开除一个。


再比如,在公司发展早期比优特就明确建立了礼金规定,每个层级互相之间随礼都有明确限额,其中有一条就是管理干部不准收下属的礼。当时公司的一个干部触犯了制度,即使有人来求情说业务上离不开这位干部。孟繁中说,即使业务要黄了,也要严格执行公司的制度。如果这次执行不下去,公司的其他规定也无法执行,那么公司将会越来越乱。更明显的一个例子还有,孟繁中为了树立管理干部的权威,开除了顶撞、不服从管理的妹夫。


孟繁中说做这些决定其实是很痛苦的,但作为老板,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做事,从大局出发,坚定执行好制度,一个好制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执行彻底,如果不能,那么危害是无穷的。


制度信任是职业化的一个重大突破。很多企业老板终其一生过不了这一关。


我们还了解到,孟繁中向来公私分明,对于亲属,个人物质方面他会拿个人的钱给他们一些,这是亲情的一面,可一旦涉及到公司的事情,谁都不会照顾。


一个企业的制度也是其塑造人的具体标准。


许鹤告诉我们,比优特的制度也是一个慢慢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的。公司的规定有的可以细化到如何处理供应商的伴手礼,包括早会上提到的公车私用。对于公司的制度、规定,她个人最深的体会是,作为领导干部自己要先做到。



▲比优特各岗位员工


在比优特,每当发生与文化不相符合的事情时,有时在集团早会上也会进行讨论,管理干部们更是进行仔细的研究,之后将其纳入到制度中。



三、老板可以不懂业务,但一定要懂人


2003年3月对于比优特来说,在其公司治理机制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许鹤作为第一个非家族成员进入股东行列。后来孟繁中也总结了比优特管理干部成为公司股东的三个条件:


●  人品好;

●  贡献大;

  有潜力。


在谈到企业组织架构建设时,孟繁中说作为老板可以不懂业务,但一定要懂人。组织架构必须“以人为本”,企业的人是动态的,把合适的人放在与之优势相符的岗位上,因此需要充分掌握管理干部的能力、性格、优势、劣势等情况,才能做好分工,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上,孟繁中始终遵循“谁有能力就提拔谁”的原则。


比如自己的亲妹妹以及与自己一同创业的邢淑华(集团的第一名员工),由于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进一步被提拔。而对于有潜力,即将被提拔的管理干部孟繁中则是先一步创造机会,为他们上任后扫清障碍。


另外,就是空降高管。针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比优特会招“空降兵”,但对他们最为严格的一项要求就是文化。比优特的“空降兵”存活率高达85%。


当然,对于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不能胜任的员工则会被淘汰。不过,比优特会设立特殊贡献津贴,根据此前任职的岗位和贡献大小发放。用孟繁中的话说,企业管理说无情也无情,说有情也有情,如果不这样考虑,现在的员工就会害怕受伤害,会对自己的未来恐惧,就不会有归属感。一个让员工没有归属感的企业是不会有发展,有未来的。


随着比优特不断地发展壮大,其规范化的核心管理团队也逐步建立起来。目前孟繁中任董事长,平时主要抓变革创新、文化两个方向的事情。而在经营口子上的事情则由集团总经理主要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风格上孟繁中奉行的是“扎针式”的管理,而不是系统,因为有相应的管理负责人。所谓“扎针”就是他会以董事长或者顾客的身份到店里发现了问题之后,直接找当事人解决问题,而当事人直接向他汇报,当然同时也会向“归口”领导汇报,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归口式”管理让每个问题在流程上能够得到改进,规避问题再次产生。



▲孟繁中与十年荣誉员工在一起


现在,随着比优特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组织能力也越来越受到挑战,但这不是最难的问题。做企业最难的是长远,而比优特则把不断提升职业化管理水平作为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电话:021-55097968

邮编:200433

邮箱:clec@clec.com.cn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附3楼

©2011-2015领教工坊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298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