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企业家私人董事会年会——企业职业化: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时间:2013-08-22 发布: 浏览:597次

进入2013,随着中国梦的起航,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告别野蛮生长,进入组织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过往30年,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但想让企业持续成长和基业长青,必须依赖于职业化管理队伍的形成。构建职业化土壤、引入职业化团队、培养职业化梯队是每一个想让自己企业突破现有瓶颈,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家必然面临的问题。


如何做一个职业化的老板?中国目前环境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如何建立互信关系?职业化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技术问题?私人董事会2013年度企业家盛会,齐聚各界商业领袖,思想碰撞,头脑风暴,商讨中国民营企业的职业化之道,为您解答上述疑惑,敬请期待!



今日开场,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肖知兴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致辞,随后前惠普(HP)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致行教育董事长,领教工坊企业教练——孙振耀先生进行了《民企持续发展的要素——职业化管理能力》的主题演讲,孙先生从2012年创立致行教育开始,致力于结合多年积累的管理实践与先进的云端科技。百余位嘉宾分组进行讨论与互动,简单的午餐后。一场“职业化究竟有多难”的领教对话精彩上演,洪天峰、张伟俊、姜宏宽、沈军、尹璞、赵正岩、李峰等知名企业家担纲对话嘉宾,随后企业家们进行了教练研习:职业化有哪些痛。短短的一天,百余位企业家在充实的分享中就职业化产生了新的思考。

 

【演讲嘉宾】


【孙振耀】前惠普(HP)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致行教育董事长,领教工坊企业教练。自1982年作为一名基层工程师加入台湾HP起,25年间历任HP中国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大中华区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HP中国总裁、HP全球副总裁。2001年起连续四年被计算机世界集团评选为中国“IT年度人物”,2006年入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7年从HP退休后,带领民营企业海辉软件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IT外包服务企业。20127月,创立致行教育,希望将多年积累的管理实践与先进的云端科技结合,提供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咨询与人才培养服务。


 

【谢国忠】著名独立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前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1990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1995年加入新加坡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开创了该银行在东南亚的业务。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是基金经理客户评选的亚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师。亚洲金融危机前,谢先生以“亚洲经济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成功判断了印尼的经济崩溃、香港的楼市泡沫和中国的通缩问题。2000-2006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选为“亚洲最佳经济学家”,200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和中央电视台选为“十大未来领袖”。

 

肖知兴:为职业经理人一辩

 


最近几个有影响的企业家都异口同声地讨伐“职业经理人”。柳传志和杨元庆把联想购并IBM PC之后的业绩问题归因于“老外CEO太职业经理人了”;马云苦于外部招聘的职业经理人与老阿里人的融合问题,提出“要消灭职业经理人”。话说得这么极端,我们可能需要替职业经理人说几句话,要不“职业经理人”几乎都要成为一个贬义词了。

 

几位创业者这么说,自然是认为职业经理人没有ownership,缺乏创业者那种主人翁精神。第一代创业者把企业做起来,从外面聘经理人,要求他们有与第一代创业者一模一样的主人翁精神,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实际的想法。公司是你们的,名是你们的,利也是你们的,要求我拥有和你一样的主人翁精神,怎么可能呢?这不是典型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拉着自己的头发要往天上跑吗?

 

不是说职业经理人不能“说到做到、尽心尽力”(柳传志对联想集团高层的要求),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推倒出这种精神,简单地“以己度人”,从创业者习惯的主人翁精神这个出发去提这个要求,老实说,是颇有些狭隘的。我们大多数人现在所说的“职业”,源于西方的职业、专业、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与新教创立者之一马丁•路德提出的天职观有密切的联系。中世纪时,只有成为修士、修女,直接为教会服务才算是侍奉上帝,死后才能进入天堂。路德改变了这种观念,反过来认为天主教徒逃离世俗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每种尘世的普通工作都是上帝安排的事业,把这种凡俗的工作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就是侍奉上帝,同样能够获得救赎。这种有宗教色彩的职业精神所能达到的高度,未必比企业家所强调的主人翁精神差。最著名的例子是十六七世纪作为“水上的马车夫”的荷兰人(当时是新教徒的一个主要集聚地),宁可饿死也不动用船上客户的货物。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职业精神,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论语》中曾子的“一日三省”,第一省便是“与人谋而不忠乎”。再往后点,《刺客列传》中的主人公们,个个都是体现高度职业精神的楷模。晋国的豫让为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而刺杀赵襄子,为了接近目标,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披头散发,自己的妻子都不认识。朋友见他这样自残,为之落泪:以你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重用你。他重用你之后,你再干你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用这样的办法达到报仇的目的?豫让断然回绝他的建议:如果我已经投靠他,又想着杀他,那是“怀二心以事其君”,我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就是要让“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羞愧!

 

作为创业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别、重用这种有职业精神的人才。更长远地看,是建立一套企业管理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让无数个拥有这种职业精神的人才能够一代接一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企业管理体系确保充分地培养人,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正当地使用人。后者在这里不展开说,前者最重要的是一系列的软性工作要做到位,从愿景,到使命,到价值观,都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企业的领导力发展、接班人培养的体系中去,确保提拔出具有这种职业精神的人进入高层管理团队,接自己的班。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创业者单方面地责备手下的人太“职业经理人”,其实等于是自己打自己耳光,暴露了自己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的事实。这和有些企业家喜欢责备员工没有执行力,其实是恰巧暴露了自己没有领导力;抱怨自己公司没有人才,其实恰巧暴露了自己不善于用人的缺点,完全是一个道理(这是管理学上的第一惊天秘密:上司公开责备下属无能的时候,都相当于在暴露他自己的管理无能)。总之,是属于不太职业的做法。

 

企业离不开职业经理人的道理很简单。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创业者有主人翁精神,有权威,动作迅速,土法上马,三下五除二,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技术上往往有所欠缺,临时的问题是解决了,却给企业留下很多看不见的后遗症;职业经理人出于专业训练、专业积累、专业背景,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倾向于看长远、看全面、看可复制性、看可持续性,乍看有点“磨洋工”,其实反倒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和长期的运营效率。顺便说一下,“磨洋工”一词据说出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建设过程。协和医院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技术,“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磨洋工”的结果是,近一百年过去,协和医院现在还属于东长安街一带最耐看的楼。

所以,最好的创业者是职业化的创业者,最好的职业经理人是有创业者心态的职业经理人,双方如果能相敬如宾,以人之长,补我所短,就能双剑合璧,无敌天下。最好成绩的企业文化肯定是一种“合金文化”:铜的硬度是30,锡的硬度是5,但是铜和锡熔在一起会变成青铜,它的硬度是100-150。优秀的企业是能把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优点合并起来的企业。老实说,这里的难点往往在于创业者的心态调整:总觉得自己是铜,别人是锡,是“银样腊枪头”。但就别瞧不起这锡,离了它,你就炼不出青铜!

 

关于这一点,郭广昌的话说得比较公允到位:“复星现在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文化上的职业经理人主义倾向,就是只讲过程、只讲程序,不问结果;第二种是企业家的轻视职业素养倾向,企业家以‘土八路’自居,以‘土八路’为荣。所以复星要打造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和谐共生的互补型团队。创业型企业家要吸收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自己的核心团队,并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而我们的职业经理人要学会像创业型企业家一样去思考问题。”

 

当然,我们这样为职业精神、抽象的职业经理人辩护也不完全代表为现在的市场上的所谓职业经理人人群辩护。扪心自问,他们中有几个人能过老柳所说的八字关(说到做到、尽心尽力)?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上都属于摸索、开创、定型的一个阶段,这些工作属于创业者的当务之急,是不能也无法倚重职业经理人去完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只好祝我们的创业者们快马加鞭,继续风雨兼程了,不管路有多难走,这是你们选择走的一条路。

 

孙振耀: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职业化?

 

看一下中国经营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今天谈职业化是对的时间。更早谈的话,时间点不对,晚点谈可能又错过了。

 

中国企业的发展从1991年的大陆看起,很多企业的发展是因为他们勇于掌握这个机会。早年说下海,下海需要勇气,那时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有很多博士下海,还有很多政府官员下海,像联想柳传志是研究院的下海。在那个时代做官员做公务员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愿意吃第一口螃蟹,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兄弟们、姐妹们讲义气,很多不确定性,很多灰色地带,但只要掌握机会,相信都会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中国从加入WTO开始发生了很大改变,WTO改变了很多产业的游戏规则,我们在借助它走向海外的同时,也引入了很多狼和虎。游戏规则越来越清晰,因为这种明确的关系,如果要竞争,方式就不太一样了。一个市场有秩序,对某些人是好的,对某些人是不好的,要看原来是什么样的秩序。在中国环境里面,我们都比较喜欢无序的环境,无序就有缺口,我们就可以找到机会。有序就什么都摊在阳光下面,我们就会觉得很难。

 

在今天我们谈的已经不是找到机会,而是永续经营,至少我接触到的民营企业家里面没有人说我今天要撤了,把钱拿去养老,没有人是这样说的。为什么他们这么辛苦,周六周日这么忙,还在领教工坊里面学习,还接受我们这些人PK?就是因为他们想把企业继续往下做,他们想做大做强,这时候需要的能力就不太一样了。

 

我碰到很多企业,中国企业跟外国企业有个明显的区别,欧洲企业很多都是一辈子做一个事情,本业做到底,特别讲究地位,特别讲究专业,中国企业规模再小也叫集团,从房地产到服务业,只要有机会,只要当地政府领导说我支持你一把,我们都会去做。这造成一个现象,我们有限的管理资源被分散、稀释。

 

我认为未来中国产业的发展会面临一个整合的阶段,也就是说每个行业里面会有巨人出来,你没有办法同时跨越两个或三个以上的行业,跟每个行业的巨人去作战。我跟很多企业家聊为什么,我们从零分做到五分、六分绝对比较容易,但是从五分、六分开始,每走一分都越来越难。中国有太多机会,诱惑力太大了,我做了五分就觉得行了,赚了一笔钱,就投入另外一个行业,又重新开始做起。

 

这个格局未来不会是这样的,各个国家各个产业都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里面有一段叫成熟,一个企业做到成熟就要进入整合,问题是整合过程里面是你被整合了还是你整合别人,这才是最重要。我最早在大陆做PC的时候,起码有超过20家以上的公司做PC,现在你去挑PC只有几家了,连IBM都撤了。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面,我们不仅要讲义气,还要谈可持续发展,讲求核心竞争力,讲求每个产业的定位,这时候专业的价值就产生了,这是我认为今天我们就要谈职业化的原因。

 

孙振耀:我们为什么需要职业环境?

 

1993年初,我在大陆惠普的部门员工去旅游,只要一部考斯特就够了,后来发现中国的发展不能只是长江分治,规模大了就一定要分,所以开始要布局,要找人,一步一步发展。我觉得有点像从零开始,每一个步骤碰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我离开惠普的时候是个一万人的公司,分了九大军区,营业收入是30亿美元,而我加入的时候只是个几亿美元的公司,人数还不到一千人。

 

有本书叫《企业生命周期》,说任何企业都跟人一样,从创业开始,一不小心要么前面就夭折了,要么就滑楼梯,一下滑到最后。这本书讲企业分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挑战。从创业到壮大是非常艰难的过程,而企业的青春期就是开始引入职业高管的时候。

 

当企业发觉商业模式可行了,在市场上面也做到一定的份额,现金流不再有太大的问题,未来充满希望和机会,但规模怎么做起来,这时候就会发现事情越管越复杂。我原来管营销,会一个维度就行了,现在发现企业从营销、研发到行政管理、财务,全方位的都要专业,而绝少有企业家是什么都懂的,所以开始要引入高管,因为老板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的人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像马化腾,创业时是五兄弟,不管是做CTO、行政总裁、研发总裁、财务总裁都很好,马化腾就是个伟大的产品经理,弄个QQ,再弄个微信,其他事情都让一帮兄弟处理了。李彦宏就比较孤独,做百度时创业的兄弟们大部分都不在了,他现在有一批职业高管,CEO是从GE挖过来的。企业进入青春期是最危险的,用不好就长不大,这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我把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力总结成很简单的三大块:创业能力、运作能力、组织能力。创业能力就不谈了,我没有能力谈,各位老板都比我强。运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随着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大片山地有很多洞,你进去坐下来就成为佛了,就有人来烧香给钱;有一天洞都占满了,得开始比定位,比竞争力,比品牌;再后来洞被占满,自己要开始挖洞,创造机会,这时候就需要组织的力量。组织是有专业、有分工的,组织管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一个是分工,第二个是合作。分工是各有专业;合作就是怎么把群体运作起来,1+1>2

 

我以前在惠普公司,这是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做中国惠普老总跟省长没有太大差别,上有部委,下有地委,大部分工作是解决政治问题,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后来我觉得做董事长真好,什么事一拍板就可以了。现在我做董事长,一个板拍错了公司就会死,压力会特别沉重,晚上常常睡不着觉,就怕拍错。这时就需要组织一个团队,能够帮我在各个专业下工夫。比如要上市,上市的时间点不管谁给建议,不管谁给分析,最后都是董事长要拍板决定,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这就是决策,所以就需要是一批有非常强分工和合作的团队。

 

很多公司发展出很多理论来讨论怎么把团队力量建设起来,比如7S理论,比如杨国安老师的“杨三角”。我的观点是先不谈组织能力,先谈职业化管理。建立组织是先找人搭台,还是先有组织再找人?我认为第一个一定是先找人,这个人专业帮你搭台。一片荒地里,要先找几个专业人士帮你打地基、搭建,找的人要用得好,后面才有组织能力、组织结构等等这些问题。这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分工各有专业,他可能懂的比你还多,也可能你懂的跟他一样多,怎么样在一起合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谈的职业环境。

 

谢国忠:宏观经济周期与企业决策(一)

 

很高兴有机会到美丽的杭州跟大家交流对形势的看法。我想现在大家对形势都比较关心,因为最近这12个月,每个企业都面临经常性的波动,一会儿说不好了,一会儿说要跨了,这是大家亲身经历到的一个转折点。

 

我今年年初的时候写文章,认为2013年是金砖四国的泡沫破裂的一年。很多人把我说成一个唱空的人,老是说泡沫。在中国这个时代,大家对问题的认识不是正面的、负面的,就是唱好的、唱衰的,就是不说这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且因为中国文化是没有科学的文化,它是以人的权力为中心的,所以它对问题的看法总是觉得是正面还是负面,对科学不是太看重。

为什么我提这个呢?因为这里要对泡沫做一个解释。泡沫并不代表在它里面,所有都是坏的,因为泡沫本身往往体现的是大家对某一个正面发展的乐观,而乐观过度就变成泡沫。

 

历史上,大的泡沫都是由好的发展引起的,美国的20年代、日本的80年代,都是因为大家对一件好事情的发展产生了热情,这个热情膨胀,就变成了泡沫。比如911之后,美国开始衰败。美国的衰败,911是一个出发点,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的蛋糕不能够快速增长,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水涨船高。西方的文明是竞争性的文明,看谁是英雄,所以一定有成者和败者。但成者和败者跟民主体制会产生问题,因为民主体制里面的人是有投票权的,投票的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一投票肯定就要用政治的形式去改变这个问题。

西方文明的发展都是靠扩张,而美国不能因为扩张走下去,因为全世界都满了,所以社会内部的竞争带来了贫富差别越来越大。911之后是一个出发点,再之后又开始阿富汗战争,后来又有伊拉克战争,大量的花钱,于是美金开始下滑,钱开始朝着新兴市场走。

 

从历史上来说,美金的周期跟新兴市场的周期是连在一起的,新兴市场的火爆都是美金下滑的时候引起来的,新兴市场出问题都是美金上升的时候引发的。在黄金标准之后,因为世界经济是美金持家,现在我们还没有取代美金的其他的货币的存在,所以虽然美国有很多问题,但还是继续是以美金为主。这跟原来的大英帝国很像,在一百多年前,1900年左右,英国的制造业已经被美国超越了,已经走下坡路,但是还是以英镑为主,英镑在英国走下坡路以后依然主宰了世界差不多四五十年的时间,所以这个过渡的时间是很长的。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我们下一步是怎么回事,但是至少现在是一个美金走下坡路却仍然主宰世界的时代,当中会出现很多特殊的现象。以后,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会出现很多特殊的现象,都跟这个有关。

这十年的下滑,大量的钱朝新兴市场走,引起新兴市场的火爆。我们很容易看到,新兴市场的火爆就是信贷快速增长,货币开始上升,还有风险溢价下滑,风险溢价就是一个公司借钱的价钱跟政府借钱的价钱的差别。对一个国家的融资成本来说,有三个指标,一个是货币,汇率强还是弱,一个是基础利息,还有一个是信贷风险溢价。

 

资金成本大幅度下滑就一定会引起投资的增加,投资一增加就经济繁荣,经济繁荣之后,大家的热情就上升,上升之后就更想投资,因为对未来如果是乐观的话,第一个愿望就是投资,借钱去投。

 

人的思维方式是朝后看的,你可以看到一个曲线,每年都是朝新兴市场走的。只要走几年,所有人的观点都会认为这是会一直走下去的。如果大家都这么认为的话,他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去借钱。因为借钱的利息低于10%,我只要找一个东西跳到这个10%的曲线上面,等几年我就发财了嘛。当大家都干这个的时候,新增的繁荣原来是10%,现在是20%了,那赚的钱就更多了。原来打算的是10%,现在变成20%了,这个就是泡沫。新兴市场当中的泡沫在2008年之前就存在了,但2008年加速了泡沫化。

 

美国在2002年美金下滑之后,靠的是房地产泡沫维持和解决它的社会内部矛盾。在美国,人人有房子,通过房子的升值让老百姓觉得生活在变好,但其实工资是下滑的。房地产上升主要的工具是把信贷的标准下降,就是格林斯潘搞的那一套,原来买房子要30%的首付,渐渐的变成不要首付,没有首付了。原来本金是15年或者20年平均还贷,借了20万,20年还清,每年还1万,然后利息也要还的。但泡沫就是本金不要还,不断在积累,到了最后爆破之前,借钱买房子可以借百分之一百,不要付一分钱,三年不用还息。因为房价在涨,三年以后重新再借一笔钱,还掉原来的贷款,新的钱又是一个不要还息的。但是因为房价已经涨了,可以借的钱更多,甚至还可以拿一部分现金出来,所以大家都靠房子发财了。然后华尔街就把这个打包成各种各样的信贷产品,卖到全世界,包括中国。

 

中国后来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至少亏了一千多亿美金,但是基本上老百姓都不知道,所以还在买这种衍生产品。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使得货币更要宽松,2008年美国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就8千多亿美金,现在已经36千亿美金。央行的钱是起放大效应的,但是虽然美国放那么多钱,但美国本身的货币增加很少,因为金融体系不好的话,即使央行扩大资产,银行是没有办法把央行传递出来的钱变成货币的。日本过去20年就是这样,央行发很多钱,货币却没有增加多少,美国过去6年也是同样的情况。但是美金跟日币不一样,日币产生了这种情况,对世界的流通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美金就不一样,全世界的产品都是用美金来定价的,所以美国央行一放之后,大量的钱就涌向全世界。所以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下滑了一波之后,接下来马上就给吹起来。

 

吹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啊?房地产开始。不光是中国的房地产,我待会儿会说到这个问题,中国的房地产跟其他地方不一样,有一个量的问题。其他地方像印度,你到孟买去看,这边是一百万美金一套的公寓,这边就是贫民窟,大家都住在一个纸盒子里面。因为印度的气温比较高,一般租房子不需要什么保暖,也不需要穿什么衣服,一般的人就用个纸盒子在路边一堆,就住人了。有的时候用工业用的包装箱子,他一弄,叠起来,就是路边的三层楼。莫斯科的房子后来也变成全世界最贵的,就是一下子,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价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人的心态就是这样,大家都在朝一个方向走的时候,他会跟着走的,然后找理由,为什么他这样走是对的。因为是跟自己的利益有关,手里有东西之后,他就朝好地方想。所以现在你去全中国去看,从官员到投资人,到做生意的,说什么都坏,就房地产好,房地产还是能够维持下去,为什么?人人手里有房子嘛。因为有这个心态,他觉得房地产能够继续的推。这是心里的力量,毕竟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认为房地产好,它肯定是个力量,是吧?这个力量最终会把这个周期多推一环,最后撞墙掉下来的时候也会更惨,就是这个规律。

 

中国人相信人的心里的力量,不相信科学,所以这个力量很重要,因为这个力量,它能把你的周期推的比一般的国家要长,但是倒下来的时候也很残酷。国民党做的时候,倒下来的不光是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还是政治周期的问题,它把国民党给毁了,把政府给毁了。中国从1949年到1978年,进入了30年的大萧条,这是国民党干的。虽然政治上有一个政党的更换,但背后实际上是过去国民党政策引发的后果。

 

最近不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闹事嘛,也是拆迁、造房子等等,到处是高楼,他们现在开始爆发了。流到发展中国家的热钱大概是4万亿美金,在中国有1万多亿美金,中国的外汇储备里面一半是热钱。这次热钱流进来,跟历史上两大波新兴市场的危机,一个是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一个是90年代的东亚金融危机,这次危机跟当时有一些不一样,大部分国家没有借美金的债,是用当地的货币借钱。所以对货币的刺激是钱进来之后变成外汇储备,然后转成当地的货币,当地的货币进入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变成信贷,然后信贷贷出去之后变成需求,需求就变成资产价格、通胀或者是实体经济的增长这三个方面的反映。

 

谁在承担货币的风险呢?这次货币风险的承担主要是把热钱拿过来的,就是发达国家的人。而过去90年代的时候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的银行体系,是直接去借美金,所以等到人家要把钱要回去时,银行一下就崩了。因为银行要还美金,必须要卖当地货币,卖当地的货币,当地的汇率就贬值,一贬值就恶性循环。这次汇率的风险是别人承担的,所以稍微好一点,但有的国家,像土耳其这样,是借用美金的,所以问题也挺大。


 


去年我就提到,实际上这次风险最大的是印度和巴西,它的爆发是比较容易的,核心是因为热钱进来变成外汇储备,变成银行信贷。这个过程走了多远反映在外贸平衡上,如果信贷走的很远,外贸会出现异常,这时候就会借外债了,像中国,比如热钱进来之后变成了外汇储备,然后变成了货币,没有变成过渡的进口,所以热钱要回流,就把外汇储备卖掉给人家就可以了。

 

在印度,拿进来的钱有一部分变成了外汇储备,有一部分变成了外贸逆差,所以现在两千多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其实在热钱流进来时候可能是上万亿美金,所以这个国家的净亏空是很大的。不光有一个货币过多,有个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问题,还有个净负债的问题。所以如果别人把钱要回来的时候,压力是最大的,汇率也要崩盘了,对美金汇率从4546开始,现在已经65。印度今年汇率崩盘的话,不会像1998年亚洲的汇率崩盘时,一下子从两千多变成两万,就等于货币一下子贬值90%,跟国民党当时干的一样,把所有的中产阶级的存款全部贬掉。因为贬值的本身是创造通胀,然后把信贷的成本给对冲掉,用通胀来对冲过去过渡的发信贷,用通胀来降低它的价值,等于是内部不还债的一个概念。

 

所以我今年对黄金看好,就是因为全世界都认为美国要收了,黄金不好,我觉得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很大,他们通胀贬值的问题会引起对黄金的需求。所以最近有一波黄金掉下来,就是因为那些对冲基金卖空了,昨天晚上可能又过1400了,投资都在对冲基金手里套着呢,所以我说亏大钱的时候要到了。

 

印度的汇率会不会变成一个悬崖式的下滑呢?现在印度采取的办法是想对资金外流进行控制,就跟马来西亚98年一样,钱不让出去,关起门来打狗。

 

我可以告诉你,有一天中国要是也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也是这样做。中国人都很聪明,他不讲原则的,什么都可以干。所以钱流进来的时候,跟你说如何的乐观。原来中国很多领导跟我说,中国什么东西都不会太贵,因为它永远是涨的。但等到翻脸的时候,肯定是关起门来打狗,因为共产党肯定会吸取国民党的教训。国民党当时为什么没法关起门来打狗呢?因为他自己最高层的人都要拿钱换成美金、黄金,不能关门,跟98年的印度一样,爱钱超过爱江山,所以就倒了。但共产党现在都在讨论江山的稳定问题,所以你知道有一天他会为了保江山抓自己人。1998年的时候,外汇储备就两千多亿,每个月下滑一百多亿美金,朱镕基当时出去就抓人了,因为钱外流肯定是有权的人才能把钱拿出去。中国的钱不是自由流通的,有权的肯定是自己的人,所以要保江山就要抓自己人。现在我们这一轮刚刚开始。

 

谢国忠:宏观经济周期与企业决策二)

 

短暂地讲一讲现在世界的形势,接下来对我们最重要的是印度会不会出现悬崖式的下滑。如果会,它对其他市场的冲击就大了,因为在金砖四国里面先唱好中国,然后唱好印度,如果印度崩盘了,对信心肯定是影响非常大的。

 

印度这个国家我很熟,因为我在世行的时候,这些国际机构里面印度人特别多,所以我认识的印度人特别多。印度这个国家的弱点是光说不干,还很喜欢享受,人很穷,但是很想享受。中国人是想发财,印度人是想开心。

 

所以印度的经济问题非常不一样,热钱进去之后变成了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变成了消费贷款,这么穷的国家居然变成消费贷款,然后大家就开始花钱。如果美国人是5.0版的借钱消费型,印度就是1.0版的,没钱就开始消费。所以热钱进去这么多,如果要回来是没有的,因为都吃掉了,在肚子里消化掉了。那么最终这个钱要怎么办呢?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说不准。所以最终它的汇率是不稳定的,如果要崩盘,影响肯定会很大。

 

但另外一面,发达国家现在在变好。美国虽然有泡沫,但是有个基本内容有变好的,就是它的能源发展非常快,美国接下来的能源自足,对国家影响是非常大的。美国的农业非常发达,能养活20多亿人,但大部分的地没人种。虽然美国失业那么多,但就是没有人去干农业,这也是发达国家的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都不想干活了。

 

现在因为网络的关系,大家都喜欢盯着手机。我看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大,现在很多人坐在一起,男孩子一坐下来,就砰的把电脑放在桌上,跟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就开始上网玩游戏,相互之间不说话,就玩游戏。女孩子也是跟大家打个招呼,就开始拿着手机在按,跟不认识的人去对话。认识的人坐在一起不说话,反而跟不认识的人对话。

 

现在愿意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美国也面临这个问题。美国的在上升的行业都找不到人来工作,能源跟农业都找不到人。而大家都想干什么活呢?干轻松点的,干能够有很多时间跟不认识的人交流的,他们虽然号称有很多朋友,但其实都没见过面。这对经济影响很大。

 

美国的经济是在桥上走,能走一段时间,而欧洲是见底了。欧洲的问题原来是不干活想花钱,然后向政府借钱,等政府借不到钱了,就要调整,但调整又有两种。我两年前到意大利,他们问我对欧洲有什么建议。我们中国人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实际,说话不绕圈子,所以我说,你没钱为什么要花钱?你没钱,要不就干活,赚了钱再花;要不就不要想花钱。我就知道欧洲人会怎么选择,他的选择肯定是想花钱。如果想花钱,那你降低到一定的水平,跟收入平衡也是可以的呀。

 

其实我觉得欧洲人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比如北欧人对工作比较努力,因为北欧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到北欧去看,会发现房子也很简单,吃的东西也很差,天气也不好,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想干活是很有道理的,干活还能有点乐趣。但南欧就不同了,南欧这么美丽,房子又不涨,几百年前就造好了,现在不用造房子,吃的东西也好,简直是一个像天堂一样。全世界这么北的地方气侯还那么好,因为它有暖炉,海岸线那么长,吃的东西那么便宜,真不用干什么活,所以人家不干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欧洲就是慢慢地这么折腾,千万不要想像欧洲以后会爆涨,不会有这一天。他们也不生孩子,然后就是慢慢的非洲人移民到欧洲,然后再过一百年,欧洲成为非洲的一部分。欧洲没选择让中国人过去,其实中国人过去对他们还好一点。非洲人跑到那边,对他们来说干活的人也不会很多,如果他们进口几百万、几千万中国人也许还能撑一段时间。

 

美国也是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都是大问题。欧洲是人不干活,然后跟非洲合并的问题。美国是人不干活,然后跟墨西哥合并的问题,所以美国再过几百年可能会变成墨西哥的一部分了。这么说也不是说没有道理,因为原来大部分的美国就是墨西哥的,是美国抢过来的。所以历史就是这样,不是不报,是时间没到。

 

美国不让中国人去,其实中国人去有什么不好呢?美国搞政治的人问我美国的问题怎么解决?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因为没人愿意做苦力,每个人都是一上学就跟子女说,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对小孩子的教育都是这样,你可以做任何人,你要做比尔盖茨,还是要做科学家,还是要做画家?但就是没有人说我要去做技工,我要到饭馆里去端盘子。那么长大之后谁去干这个活?都不想干,所以让墨西哥人来干,然后墨西哥人越来越多。我说你美国缺的就是做苦力的,而中国有的是做苦力的。

 

当年中国人说包产到户,你干了钱就归你的,于是大家努力干活,一分分钱攒起来,等到银行看到你钱多了,就一下把你的钱全贬值掉,都不用敲门来抢,现在是在中南海就把你的钱给抢走了。中国的老百姓多老实,钱被抢走了之后呜呜哇哇哭一阵子,伤心几天,又开始干活了。

 

美国人没有这样的,所以我说美国的问题只要进口几千万中国人,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城市的垃圾也有人去清洗了,农业生产可以加一倍,没问题。中国那么多农民,可以进口几百万农民嘛。美国的农民一共才一两百万,就能生产那么多粮食,跟中国差不多,所以要是进口几百万中国农民的话,还用愁吗?

 

但是大家就是不选择跟中国人结合,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远,一方面中国人的语言也有问题,而且跑到国外的话,中国人自己一抱团,人家就觉得你是把中国搬到外国来了,跟人家就不在一起,就觉得有点恐惧,跑到哪里都是唐人街、中国城,人家感觉你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但最终要是他们这样选择的话,对中国以后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人不会总是耗在这块土地上,最后逼着要把这个国家搞好,因为不搞好就没好日子过。

 

所以从国际形势来看,发达国家有改善,但也不是火爆;发展中国家朝下走,主要是资产通缩、资产贬值。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比发达国家高那么多,这绝对不正常,是不可能维持的,因为收入没那么高,最终是会还原的。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电话:021-55097968

邮编:200433

邮箱:clec@clec.com.cn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附3楼

©2011-2015领教工坊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29843号-1